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

安岳高升的竹编筲箕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3-29 浏览次数:97
安岳高升的竹编筲箕

安岳竹编艺术一直名声在外,无论是工艺竹编,还是实用竹编,都堪称一流。12月中旬,记者来到闻名遐迩的竹编生产地—安岳县高升乡采访。
  
  高升乡发展竹编产业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,全乡70%左右的森林覆盖率,为产业发展储备了极其丰富的原材料。勤劳的乡亲们,在房前屋后便可以采集竹子,编造成各种生活用具:如竹席、筲箕、背篼等等。
  
  “安岳,流传着李家的背篼、高升的筲箕、永清的竹席这样一句话。提到安岳竹编,就不得不提高升乡的筲箕,而提到依靠筲箕致富,就一定要去灯坡村看看。”高升乡党委负责人乐呵呵地说:“高升乡共有25168口人,其中农业人口24340人,有耕地1471.3公顷。长期以来,由于信息闭塞,全乡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。如何做好农民增收这篇文章,高升乡党委和政府没少想办法.....”
  
  “去年高升乡成为整个资阳地区竹编产业农民收入最高的乡。别小看我们的产品,很多外地的客商和单位都指名要购买高升的筲箕。港、澳、台地区很多收藏者多次来参观考察,对我们的筲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......”该负责人一边指点一边介绍,那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。
  
  记者在灯坡村2组看到,很多客商拉着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高兴而返。原来公路对面再向前步行100米就是竹编市场,每逢赶集的日子,凌晨3、4点就有很多客商去收购竹编产品,生怕晚了又要等上几天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货物。
  
  竹编协会会长童顺国的家就在路边,他热情地带记者到家中参观。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屋内,井井有条地摆放着15个精美的小筲箕。“我们家算是小打小闹的,一个月,除了务农在家打发打发时间就能增加收入上千元。我们这里有个人,他的筲箕连美国、德国的一些收藏家都收藏过。他的货俏得很,从不拿到市场上来卖,都是别人到他家里去订货。”
  
  童顺国所说的那人就是高升乡的“筲箕明星”汪德应,汪德应今年57岁,他的筲箕耐看闻名远近,可谓是美观和实用的结合体,算的上是全乡第一。中央电视台北纬三十度节目组曾专程到安岳采访过他。
  
  沿着公路一直往前走,不到十分钟,记者便来到了他家中。
  
  此时的汪德应正在屋外忙碌着,破竹、划篾信手拈来。只见他用刀把竹子划成直径约1、2毫米、长约1.5米的竹篾,划完后用手使劲在竹篾上面反复摩擦,然后一摊手却连一点细碎的竹刺都没有。原来老汪所使用的竹篾都要经过几次“抛光”处理,不仅细,而且光滑。在破竹划篾时,还要把握好时机尽量避开竹节。
  
  说起编织工艺筲箕的历史,老汪立马就兴奋起来了。原来他的父辈就是编筲箕的行家里手,在他年少时,一次展销会上,琳琅满目的竹器让他大开了眼界。回家后,他就决定开始接过父辈的衣钵,把这项手工艺发扬光大。争气的老汪在父辈的工艺上进行了改进,开发出了细筲箕,并将其分为方形和圆形两个品种。为了既好看又实用,他把细筲箕分3个1套,从小到大套在一起。“这样一套工艺筲箕去年卖120元/套—130元/套,今年有人付订金时开过200元/套的价格。”随着知名度的日益提升,汪德应做的工艺筲箕供不应求,老两口一天只能做一套,经常忙不过来。像他这样干了三十年的熟手,用两天时间,就是加班加点也只能做三套。
  
  汪德应并不觉得1套筲箕卖100多元贵了。他说,现在在工地上干活1天至少都要挣100多元,而编1套筲箕最起码需要两天时间,所以这应该是物超所值。让他感到欣慰的是,他名声在外,不用自己去跑销路,坐在家门口1个月就能稳稳当当挣三四千元。他说:“我出去打工竞争不过小伙子,就是有活干也拿不到现在这么多钱。只要筲箕卖得好,这个活我做到七、八十岁都没问题。”
  
  类似汪德应的“新型农民”村里还不少。据了解,近年来,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,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。竹编产品的畅销,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,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。传统手工艺得到复兴,走向了市场,也在家门口为农村留守人群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。“老百姓农闲时还可以做点工艺品,一天至少也能挣个几十元。”该负责人如是说。去年,全乡2200名竹编从业者共创收达到1200余万元,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